/AloeR/i_top_xjtu.jpg
新闻网首页 交大首页
主页新闻 综合新闻
教育教学 科研动态
外事活动 招生就业
院部动态 多彩书院
校园生活 思源讲堂
人物风采 校友之声
医疗在线 社会服务
媒体交大 新闻纵横
新闻专题 图片新闻
视频交大 理论园地
信息预告 校园随笔
 
 

西安交大推进机械学院、航天学院

“双一流”、绩效改革与创新港内涵建设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 2017-12-04 20:56 点击:

12月3日,西安交大党委书记张迈曾、校长王树国带队深入机械学院和航天学院调研“双一流”、绩效改革与创新港内涵建设。继11月19日校领导首次调研能动学院以来,学校推进学院“双一流”与创新港内涵建设工作已覆盖五个学院,各单位齐聚一堂共同为学院“会诊”,已成为西安交大周末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不忘初心谋发展

3日上午,张迈曾书记、王树国校长带队,与机械学院党政领导、学科负责人及教师代表开展调研座谈,针对学院发展,共同把脉、精准服务。

西安交大机械工程学科是国内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机械学科之一,历是国内机械领域创新技术研究和高端人才培养的高地。作为首批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的重点学科之一,机械工程学科致力于瞄准世界一流,开展前瞻性、引领性研究;针对国家重大工程需求,开展战略性、全局性的创新研究,培养高水平领军素养专业人才;营造开拓进取的文化氛围,充分激发现有活力,锐意进取,持续改革创新。

“没有改革创新就不可能有超越。”机械工程学院院长陈雪峰汇报了学院“双一流”建设整体方案。当前,机械工程学科以建设世界一流学科为目标,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遵循“学术为先、创新驱动、服务社会”的发展理念,针对教师队伍进行分类改革,通过“增量引进+存量分类”,激发现有要素活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水平突出的人才队伍。在华盛顿协议OBE教育理念指导下,链式驱动、贯通培养、校企协同,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领军型人才。以“三个面向”为驱动、以承担国家重大任务为使命担当,探索机制体制改革,产出重大成果,进一步强化西安交大机械学科的使命担当。

研讨交流环节,机械学院各学科负责人和教师代表围绕学科发展方向、绩效评价和创新港建设等方面,对学科建设和学院发展提出意见与建议。

与会校领导在听取汇报和讨论后,围绕机械学院的发展,建言献策,畅抒己见。党委常务副书记王小力建议学院在人才培养的内涵、质量上加大建设力度,细化具体措施;发挥现有优势,提高学术声誉;将系、所等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形成合力。副校长郑庆华强调要重视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通过横向比较、国际比较,分析差距,精准发力,提升自身水平。副校长席光建议学院充分利用跨学院合作和国际交流合作打造优势学科。副校长颜虹指出要强化优势,补足短板,整体提升核心竞争力。副校长荣命哲建议学院在顶层设计方面要将学科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建设和创新港研究院布局统筹考虑;同时结合研究院的建立,多维度、多目标、多角度谋划,加强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副校长王铁军指出要创造共识,激发改革活力,坚定打持久战的信心和决心;认真分析学院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原因,提出具体措施,推动内涵式发展。党委常委赵军武建议学院系统性思考文化建设工作,深入挖掘和发扬学院优良传统;同时做好校、院、学科群三级设备共享机制的规划和建设。党委常委张定红建议学院注重思想文化建设,更广泛地达成共识,凝聚人心,要充分围绕学院发展来开展党建工作并进一步创新。

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教务处、研究生院、科研院、国际处、财务处、创新港办公室、学科办等相关单位负责人集思广益,谈问题、谈思路、谈办法,给予具体建议的同时,纷纷表示将为学院提供全方位支持,解除学院发展的后顾之忧。

“机械学院发展势头强劲,有打法有思路。”王树国校长对学院的建设思路表示肯定,并对学院未来工作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以世界一流为目标,聚焦“三个面向”,把握学科在国际上的主流方向和未来发展趋势,明确国家重大发展需求,统筹考虑机械和仪器两个一级学科的发展,进一步将学科建设规划做细做实。二是做到不忘初心,正确认识改革的目的。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系所与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关系,统筹考虑创新港和校本部建设,推动学院和学科内涵式发展。三是开放思想,主动谋划。争取大平台、大项目,做好队伍建设规划,特别是青年人才培养,为青年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希望你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做得更实。我对机械学院的发展充满希望,抱有很大信心。”

在肯定学院发展成绩的基础上,张迈曾书记强调,要发挥好六个方面的影响力,凝心聚气推动学院发展:一是发挥团结的影响力。学院要让每一位教师真切感受到团结对工作的促进作用,并广泛征集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学院学科发展。二是发挥思维的影响力。要在学院内部形成共识,并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做好绩效考核,激发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发挥组织的影响力。党政结合,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重视党政联席会的作用,广泛听取意见,形成凝聚力。四是发挥文化的影响力。加强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高扬“四面旗帜”、做好“思想交大”建设,引领大家共同思考、共同参与,为社会和世界发展贡献我们的思想和文化。五是发挥制度的影响力。制定制度前要认真研究,确立制度后要执行、落实好,刚性决定、温情操作。六是发挥服务的影响力。努力营造一种温馨、奋进的氛围,实实在在地为教师和学院基层服务。

砥砺前行谱新篇

3日下午,张迈曾书记、王树国校长带队深入航天学院开展调研座谈,为学院“服好务,铺好路”。

在2017年上海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西安交大航天学院力学学科排名第一。作为我国最早的力学学科之一,航天学院力学学科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了“基础厚、重实践、能力强、适应广”的人才培养特色与传统,为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人才。在学校“双一流”建设中,航天学院结合力学和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等学科,致力打造世界领先水平的“力学与空天技术学科群”,成为引领力学与航空航天领域颠覆性和原创性技术的策源地之一。航天学院将结合学科群总体建设目标,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聚焦国际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寻合作、促发展,积极推动“双一流”建设。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航天学院院长申胜平代表学院进行了汇报。申院长结合教育部学科评估和上海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分别对力学和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两个学科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针对学科建设短板,从教学和科研体系的机制改革、绩效改革和创新港内涵建设等方面,介绍了学院“双一流”建设的具体举措。学院坚持“力学创新,驱动空天;空天需求,牵引力学”的思路,力争到2020年使力学与空天技术学科群整体水平达到世界一流。

研讨交流环节,航天学院各学科负责人和教师代表围绕人才引进、绩效评价等问题,对学科建设和学院发展提出意见与建议。

与会校领导对航天学院的发展展开热烈研讨,群策群力,共谋发展。党委常务副书记王小力强调要尽快补齐高层次人才、规划教材、国家级课程等短板,加大改革力度,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学科发展。副校长郑庆华建议要统筹推动学院两个一级学科的共同发展,加强本科生、研究生培养及精品课程建设,提升学院影响力,吸引优秀生源。副校长席光建议,要规划好学院整体队伍体量与人均产出,重视吸纳留学生和国际人才,做好国际合作共建。副校长颜虹指出,学院要认真思考解决学科发展短板的具体思路和措施,结合国家重大需求,精准推进。副校长荣命哲指出要有改革与发展的紧迫感,大力解决制约学科发展的短板问题。副校长王铁军建议学院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积极拓展各类资源,进一步凝练航空宇航学科的特色,结合十九大报告充分研究国家重大需求,并在军民融合方面有所作为。党委常委赵军武建议,要固化学院长期以来弘扬家国情怀的优良传统,总结、推广交叉学科建设经验。

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教务处、研究生院、科研院、国际处、财务处、创新港办公室、学科办等相关单位负责人表示将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研经费方面最大限度地为学院发展提供支持、做好服务。

王树国校长表示,航天学院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下一步要树立更高的目标,将两个一级学科建设好、发展好。首先,要对标国际学术前沿,深刻剖析学科发展现状和趋势,继续保持国际领先领域优势,重点突破需要抢占制高点的领域。其次,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发挥学科自身优势,争取大项目、产出大成果。结合国家航天事业发展的契机,加强基础研究,关注国家、社会需求,提升学科发展内涵,并进一步推动与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促进学科发展。第三,加强队伍建设和内涵建设。积极利用学校各类政策,并通过承担国家重大任务带动师资队伍体量的增加。通过家国情怀教育,为国家建设培养可靠人才。“希望航天学院站位更高、梳理更细、抓好落实!”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张迈曾书记勉励航天学院:一是要持续不断拼搏奋斗,紧紧扭住队伍规模和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建设、成果转化等问题,采取措施大力解决。二是加强家国情怀建设。作为航天学院的特色,要进一步挖掘、巩固、升华和扩展,教师要以身作则,要真正做到把思维、视野、胸怀发自内心地和国家、民族、历史、贡献结合在一起。三是紧紧抓住“外部有国际空间,内部有项目空间”的发展机遇,明确思路和任务,努力往前推进。“衷心希望你们能够抓住机遇,使发展在稳健中更快!”

作者:朱萍萍
摄影:郭小龙
编辑:清 平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信息预告 更多
 
 
栏目新闻 
 
新浪微博   人人网   微信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 管理登陆 | 新闻流程
  版权所有:西安交大校园文化管理办公室 网站建设:网络信息中心
陕ICP备06008037号 网络信息中心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