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oeR/i_top_xjtu.jpg
新闻网首页 交大首页
主页新闻 综合新闻
教育教学 科研动态
外事活动 招生就业
院部动态 多彩书院
校园生活 思源讲堂
人物风采 校友之声
医疗在线 社会服务
媒体交大 新闻纵横
新闻专题 图片新闻
视频交大 理论园地
信息预告 校园随笔
 
 
【校史故事365】288 郑守淇与我国第一台智能计算机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 2016-01-20 23:40 点击:

1989年4月,由我校计算机系与计算机厂合作研制成功的LISP——MI系统通过国家鉴定,该系统属国内首创,是我国第一台智能计算机,在速度性能等方面达到国际水平。该项目获得1990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和北京首届国际博览会金牌,其为我校计算机专业博士点的建立提供了重要基础。该智能计算机的主要研制者是我校教授郑守淇先生,他曾先后参加了我国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和晶体管计算机的研制工作。

郑守淇,1949年毕业于我校电机工程系,因成绩突出,直接免试攻读本校电讯研究所研究生,师从著名电讯技术专家陈湖先生,是新中国第一批研究生。毕业后,郑先生被分配到同济大学任教,院系调整中又调回母校。1956年,为发展我国科学与国防事业,国家决定集中力量攻坚研究计算机,郑先生即参加了由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组织的计算机开发研究工作,同时还肩负着我校计算机专业的筹建重任。计算所当时汇聚了(像美国)计算机方面的国外资料,郑先生沉浸其中,不亦乐乎,除负责外部设备的研制任务,还为研究班学员讲授“脉冲技术”。1958年,我校胡正家和于怡元两位老师也加入到计算所的研制工作中,胡老师负责搞电源任务,于老师主要参加了运算控制方面的工作。在计算机研制过程中,交大的三位教师都担当了比较重要的任务,像第一台“小型计算机”所有的外部设备都是由他们三人参加负责的,在这一过程中,也就掌握了计算机是如何研制的问题。

1958年,交大迁校到西安以后,我校计算机专业正式招生,第一届学生是从电机、机械等系四年级学生中抽调的一批人,他们的专业基础课都已经学过。在专业创办之初,郑先生的任务十分繁重,一方面要给学生开课,中科院院士陈国良校友即是第一届学生;一方面,要参加计算机方面专业教材的编写。计算机专业当时是保密的,代号为110,所以计算机原理教材的编者就用了“姚林”的名字,实际它只是一个代号;三是帮助陕西省成立了计算机研究所,帮助他们培养科研人才。

我校计算机专业在全国是创办最早的,在全国有一定名气和地位。改革开放后,我校计算机专业要申请博士点,需要科研项目和成果。郑先生就组织搞人工智能计算机。当时比较流行的是,把计算机语言敲进去,计算机就会直接运行。当时参考了美国和日本的一些前沿资料,另外加上了郑先生和师生们的一些想法,就搞出了lisp人工智能计算机。后来,这个消息还登上中央电视台,西安交大计算机专业一下子就出名了,好多人都知道我们搞了一个lisp计算机。有了计算机研究项目,学校的计算机博士点逐渐就建立起来了。

参考文献:郑守淇 《回忆我校计算机专业的筹建》,载《交通大学西迁亲历者口述史》(第一辑)

作者:校史中心 木易
编辑:力 行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信息预告 更多
 
 
栏目新闻 
 
新浪微博   人人网   微信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 管理登陆 | 新闻流程
  版权所有:西安交大校园文化管理办公室 网站建设:西安交大数据与信息中心
陕ICP备06008037号 西安交大网络中心提供网络带宽